close

我們家最近的生活用比例來說的話,可能百分之超過50的時間都在運動。

滑冰,直排輪,芭蕾,當然也有在公園玩耍,

偶爾跟爺爺打網球,跟奶奶爬山,夏天就游泳,

一有空第一個想到就是運動或去公園。

我先生不喜歡假日去人多的地方,所以我們基本上不會帶孩子去逛街。

美術館,博物館也是我平日帶孩子去,人少比較舒服(自學的特權啊~!)。

其實我們夫妻很喜歡運動,到底是因為我們所以孩子愛運動?

還是孩子很喜歡所以我們也常帶他們去運動?

雞or蛋,到底哪一個先來的?應該是都有互相影響。

反正我們都覺得運動很重要。無論如何小朋友不可能不運動。

+++

根據美國的研究者Scammon的「發育曲線」,

運動跟「神經型的發育」有很大的關係。

「神經型的發育」是指腦部跟視覺觸覺等的連接發育。

「神經型的發育」80%是5歲前完整,之後12歲前大概到100%。

教育系畢業的我現在終於「學以致用」好開心,哈哈,但是中文的解釋不夠正確這就很抱歉!

尤其他特別提到的是8歲到12歲,這個時候「神經型的發育」很明顯,

所以這時候學會的動作一輩子都不會忘記。

(體重便多,柔軟度等,自己有變化就不算哦~哈哈)

像我們小時候學會騎腳踏車之後,好幾年沒有騎也沒有忘記騎法一樣的道理。

這個「神經型的發育」還沒有到100%的12歲以下的時間叫做「Golden Age」。

簡單講那個人的「會不會運動?」關鍵在12歲以前。

因為8歲到12歲是大腦的「Golden Age」,可塑性最大的時候。

(這裡的「可塑性」指得到了一個機能的神經還可以獲得另外機能性質的意思。)

還有4歲到8歲就叫做「pre-golden age」,因為80%都在這個時候完整,

都一樣最好讓孩子接觸很多種運動。

 

其實我,一年前在寫她的人生第一次自學計劃書的時候,

題目是「快樂雙語學習」。這個現在也一點都沒有改變,

還是會回日本上當地的國小,在家也會寫日文的教材,

每天在家裡講話都是日文。

但是沒想到後來的日子跟著這麼多的運動過而已!

如果去看有些自學生比體制內的學生學科學習的更多更豐富,知識也很厲害的,

那就我們家學科學習的部分肯定比不上,

想法也有可能太天真,很單純,電視也不看所以還不太認識社會的現實,

(這部分我可能需要加強,覺得需要多一些重要新聞給他們聽。)

不過我覺得從運動裏面可以學習的事情也不少!

去運動,有時候跟著教練,也有時候那場地不一定全部都是小學生,

從小baby到長輩都在,那很需要安全常識跟對人的禮貌,

也要思考怎麼保護比自己小的小朋友,從意外的事情怎麼保護自己,

至少我透過觀察她每次上運動課,有感覺到她的一步一腳印的進步。

而且就在做喜歡的事情,心情也好,幸福荷爾蒙也有放出來,

我覺得學什麼都有效率。

我希望我們(包括我自己)可以有更自主,更自動自發的學習態度。

如果可以這個,這輩子都不會有困擾。因為什麼都可以積極的去挑戰,學習!

首先我們從運動開始吧!

我不怕孩子不上學校的課跟不上「現在的課綱」,

而很怕現在不運動,長大了之後不愛運動,不知道怎麼運動,懶得運動。

很會唸書但是生病了就不能做想做的事情啊。

長大開車騎車時,如果運動神經不好怎麼閃?會出大事啊!

誰說我好像一直講藉口說「自己的孩子每天在運動其實有道理的!」

哈哈哈~~~沒錯!沒錯!

大家一起來運動吧。再說一次,孩子國小的時候學運動最好的「Golden Age」!

千萬不要等到青少年期!

S__1909204.jpg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kum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